2014年2月4日 星期二

吃素才能支持動保?


        近日看到臉書上瘋狂流傳著畫家Paul Kuczynski的畫作,內容大致上是一個人保護著貓狗卻拿刀對著牛羊豬雞等動物,再加上前陣子九把刀的十二夜非常火紅,帶起了流浪動物的議題,同時也帶起了自以為批判性思考的反對聲浪。

        「你們為什麼只關心貓狗卻食用牛羊豬雞?」事實上問這樣的問題並不會讓你看起來比較聰明或高人一等。這句話在邏輯上犯了很大的錯誤,以食物鏈的角度來說,人類是最高級消費者,與牛羊豬雞的關係是掠食者與被掠食者,就像老鷹吃蛇、獅子吃斑馬一樣;而人類與貓狗等寵物的關係,則比較像是自然界的互利共生,如同螞蟻保護蚜蟲、蚜蟲提供螞蟻蜜露一樣,人類提供寵物飲食和照顧、寵物提供人類心理上的愉快與陪伴,食物鏈的關係和互利共生的關係是完全不同的。當然,到底把哪些動物當作食物、哪些是合作夥伴則端看個人的價值觀,在某些國家馬是寵物或交通工具,而在某些國家馬是食物,像日本人就吃生馬肉。同樣的,到底把貓狗定義成什麼,是個人的想法,但我相信大多數人都還是認為他們是寵物。


        我不是要鼓勵大家吃葷或吃素,從營養的觀點上來看,均衡的飲食是必要的,從生態的觀點來看,掠食者的存在有著控制被掠食者數量的生態意義,是一種必要之惡;而吃素也的確有它的好處,有興趣可以去看《動物是否該從菜單上撤下》的經典辯論。但我想說的是,不管你吃葷或吃素,支持流浪動物TNVR、以認養代替購買,都比在網上筆戰吃葷吃素要有意義得多。

2013年8月1日 星期四

摘錄Adventures of a Bystander



  Bucky Fuller and Marshall McLuhan exemplify to me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single-minded. The single-minded ones, the monomaniacs, are the only true achievers. The rest, the ones like me, may have more fun; but they fritter themselves away. The Fullers and the McLuhans carry out a "mission"; the rest of us have "interests." Whenever anything is being accomplished, it is being done, I have learned, by a monomaniac with a mission. Bucky spent forty years in the wilderness, without even the Children of Israel to follow him. Yet he never wavered in his dedication to his vision. McLuhan spent twentyfive years chasing his vision until it captured him. He too never wavered. And when their time came, both had impact.

  富勒和麥克魯漢體現了專心一志的重要性,只有像偏執狂般一心一意地追求,才能真正有所成就。其他的人,就像我一樣,或許生活多采多姿,卻白白揮霍掉青春。像富勒和麥克魯漢這樣的人,才可能讓他們的使命成真;而其他的我們卻興趣太多、心有旁騖。我後來學到,要有成就,必須在使命感的驅使下「從一而終」,把精力投注在一件事情上。富勒在荒野上待了四十年,連一個追隨者都沒有,然而他還是堅定地為自己的願景貢獻一切。麥克魯漢花了二十五年的時間,追隨他的願景,從不曾退縮。因此當時機成熟時,他們都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The monomaniac is unlikely to succeed. Most leave only their bleached bones in the roadless desert. But the rest of us, with multiple interests instead of one single mission, are certain to fail and to have no impact at all.

  偏執狂不一定能夠成功,大多數像這樣的人,留下的只是荒漠中的白骨。但其他像我們這樣有很多興趣,卻沒有單一使命的人,則注定會失敗,而且對這個世界一點影響力都沒有。


        --Peter F. Drucker, Adventures of a Bystander, page255
 
 
 

2013年5月14日 星期二

五分鐘了解以色列為什麼攻打敘利亞




  2013年5月4日,一連串的爆炸聲劃破了寂靜的夜空,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遭受到空襲,包括詹拉雅的一所軍事研究中心在內的許多地方被炸毀,敘利亞政府表示此次空襲是以色列所為,不排除採取報復行動。事實上,早在前兩天以色列就已經在黎巴嫩領空對敘利亞發射飛彈,遭到黎巴嫩政府嚴聲譴責其違反國際法。到底為什麼以色列要對敘利亞空襲呢?以下讓我們用五分鐘告訴您,首先必須先了解幾個重要資訊:


、地理位置



  從Google地圖中可以看到,以色列位於地中海東南岸,北靠黎巴嫩,東邊是敘利亞和約旦,南邊則是埃及。


、以色列的歷史



  好了,當我們瞭解了主要幾個國家的地理位置之後,接下來讓我們看一下以色列的歷史。早在西元前1200年,猶太人就在巴勒斯坦這塊土地上建立王國,但隨著亞述、巴比倫、波斯、希臘、羅馬、拜占廷等王朝的統治,猶太人漸漸地被趕出去,開始了流離失所的歲月。直到1917年,英國開始介入,幫助猶太人回歸以色列,並將巴勒斯坦劃分成兩邊,東邊(現在的約旦)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邊(現在的以色列)為猶太人居住地,但由於兩邊衝突不斷惡化,1947年時英國抽手不管,於是同年聯合國表決讓以色列正式建國,但以色列劃分到的領土比原先更多,引起阿拉伯國家的不滿,1948年埃及、伊拉克、約旦、敘利亞、以及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戰,但你知道嗎?以色列竟然全、部、都、打、贏、了,甚至將國境內近一百萬民阿拉伯人全數驅逐出境,成為後來的巴勒斯坦難民。
  直到1980年,以色列總理貝京不顧反對聲浪,堅持立法將首都由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並宣稱其為「永恆且不可分割的首都」,引發阿拉伯國家強烈不滿,聯合國亦不承認以色列的遷都行徑。耶路撒冷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聖地,可想而知以色列此舉為自己招來了多大的麻煩。


三、敘利亞內戰


  看完了以色列,讓我們來認識一下敘利亞內戰吧。新聞上也許常聽到敘利亞內戰的消息,到底為什麼敘利亞要內戰呢?其實不只敘利亞,阿拉伯國家近年來出現一連串革命的浪潮,各國內都有許多反政府組織出現,要求推翻阿拉伯國家的專制政體,這一連串的行動被稱為「阿拉伯之春」。
  而敘利亞在1961年脫離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獨立建國之後,很快地在1963年,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分別在伊拉克和敘利亞透過軍事政變取得政權,該黨很特別的是它在阿拉伯許多國家都有分支,並且在1966年分裂成伊拉克復興黨和敘利亞復興黨,兩者互為敵對關係。敘利亞在1963年政變之後,旋即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讓國家領導人擁有超過所有法律的權力;接著在1970年,當時的國防部長哈菲茲·阿薩德透過軍事政變上台,他用盡手段禁止所有反對黨參與選舉活動,於是他統治敘利亞整整三十年,直到他逝世之後,其未達法定年齡限制的兒子巴沙爾·阿薩德透過修改憲法成為總統,一直統治至今。而巴沙爾的弟弟馬赫爾·阿薩德則是第四裝甲師的領導,掌控了敘利亞的精銳部隊,長期以來一直是巴沙爾打擊反對勢力的主力。
  敘利亞受到阿拉伯之春的影響,從2011年1月開始,民眾組織成運動團體,以和平示威的方式要求政府實施改革,然而到了3月6日,一群小朋友在牆壁上寫下反政府口號,結果遭到安全部隊逮捕,以極為殘酷的方式虐待,引發大規模的反政府示威活動。很快地,反政府組織和武裝分子與政府軍開始了內戰,讓敘利亞各地充斥著硝煙、瓦礫和成堆的死屍;隨後愛管閒事的聯合國介入,讓原本不斷惡化的情況糟糕到了頂點,反政府組織獲得了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等多數穆斯林國家,以及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世界強權的支持,而巴沙爾政府則是獲得伊朗、俄羅斯和黎巴嫩真主黨的支持。自此,原本的敘利亞內戰演變成世界強權之間的對決。
  

四、黎巴嫩真主黨


  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捲入黎巴嫩的內戰,並且攻陷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在數日內屠殺數千名貝魯特難民營中的伊斯蘭教徒。對以色列恨之入骨的黎巴嫩,在伊朗的幫助下秘密成立了真主黨,從此成為反對以色列的武裝政黨之一。



  簡單說完了以上幾個重要背景之後,讓我們再回來看看以色列為什麼要攻打敘利亞?就在敘利亞因為內戰而兵荒馬亂時,以色列的空襲明顯是火上加油的行為。以色列政府堅稱,他們並不是為了要介入敘利亞的內戰,而是因為他們發覺馬赫爾偷偷將化學武器從伊朗運送至貝魯特,以色列擔心敘利亞幫助黎巴嫩真主黨運送飛彈,因此決定先下手為強,把敘利亞周邊的軍事研究中心通通炸掉。然而,敘利亞政府則說,那些飛彈是用來鎮壓國內反叛分子,並稱以色列的空襲行為是「開戰宣言」,將對以色列採取報復行動。對此,以色列政府打算採取「打死不承認」的態度,堅決不願為這次的空襲行動負責。
  事實上,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在面對阿拉伯國家一連串的革命行動,一直都採取觀望態度,努力避開阿拉伯國家的覺醒浪潮,希望透過內戰讓他們彼此消耗,然而這次的空襲行動則很可能讓以色列再次被捲進仇恨與戰爭之中,敘利亞內戰很可能因為以色列的行動而轉變成區域性的戰爭。


Reference:
[1] Frederik Pleitgen, Sara Sidner. Syria: Attack on military facility was a 'declaration of war' by Israel. CNN, 2013-05-06.
[2]N.P. Israel in Syria Explaining the airstrikes. The Economist, 2013-05-06.
[3]Syria: civil war turns regional crisis. The Guardian, 2013-05-05.